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大阳城集团娱乐app网址下载 >> 正文

我院张彩英团队破译现代大豆品种基因组并揭示重要性状结构变异

发布日期:2024-09-13    作者:佚名     点击:



202499日,我院张彩英教授团队在国际遗传学顶尖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High-quality genome of a modern soybean cultivar and resequencing of 547 accession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structural variation研究论文。该研究率先组装高产优质抗病现代品种“农大豆2号”高质量基因组,在基因组水平发掘现代大豆育成品种特有结构变异及其作用,并揭示影响产量和品质等重要性状的结构变异与基因,为大豆遗传改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基因组资源。

 

1. 首次组装现代品种农大豆2号高质量基因组,发现上千个现代育成品种新基因

该研究率先组装了我国自育现代大豆品种农大豆2NDD2)高质量基因组,大小为1.01 GbContig N5027.16 MbBUSCO99.70%预测到58,899个蛋白编码基因PCG其中98.73%PCG被验证,56,958个具有功能注释鉴定到1,404现代大豆育成品种新基因,48个位于已发表大豆基因组Gap区,17新基因被转录组数据或已知功能数据库验证,随机选取的8个新基因被PCRSanger一代测序验证。

















              高产优质抗病现代大豆品种农大豆2号高质量基因组组装

2. 挖掘出上万个基于现代大豆品种基因组的结构变异,发现一批影响基因表达的新变异

为有效利用现代大豆育成品种基因组变异,将农大豆2号与29个已公布大豆品种基因组构建图形化泛基因组鉴定到47,058个结构变异SV,包括37,304个插入/缺失(INS/DEL)、3,071个倒位(INV)和6,683个易位(TRANS),筛选25,814可能影响基因表达的新变异(SV-gene pairs,包括23,119INS/DEL-gene pairs719INV-gene pairs1976TRANS-gene pairs挖掘出13现代育成品种农大豆2号特有结构变异,其中7个影响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等产量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油分、异黄酮等品质性状

这些农大豆2特有结构变异中,11号染色体DEL1815影响GmLANCL表达进而影响大豆百粒重,6号染色体DEL238影响Glyma.NDD2.06G308200表达进而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百粒重,平衡了产量与品质(蛋白质)关系,为协同提高大豆产量与蛋白含量提供了新依据;5号染色体新鉴定的倒位INV05通过影响DREB转录因子Glyma.NDD2.05G253650表达,从而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我国南北方地区大豆品种耐旱性;新发现的在11号和13号染色体间的易位事件,改变了11号和13号染色体的长度,并据此首次提出了野生大豆二型分化模型,农大豆2号与其祖先I型野生大豆相比,在育种进化过程中,影响花色、生长习性、种子发芽、抗病性和非生物胁迫等性状相关基因得以分化和选择。

 

 

 

 

 

 

 

 

 

 

 

 

 







           大豆5号染色体倒位INV05与我国南北方大豆品种抗旱性有关






















             大豆11号和13号染色体易位TRANS11/13影响染色体长度

3. 探明了黄淮海地区大豆群体结构变异遗传效应,发现品质性状GmMQT等新基因

为探明结构变异对大豆重要性状的遗传效应,以现代品种农大豆2号基因组为参考,对547份来自黄淮海地区的代表性品种资源进行20×深度重测序,获得749,714个结构变异和5,576,250SNP结合37个地区10种环境精准鉴定547份品种31个性状,挖掘到14,237个影响大豆重要性状结构变异其中包括1,043个环境稳定型产量性状显著关联SV4,970个环境稳定型品质性状关联SV,这些SV中有69.73%与该群体SNP-GWAS结果一致,并有989SV位于基因调控区,772SV位于基因内,可直接通过改变调控元件影响基因表达,进而控制大豆重要性状。

在这些重点关注SV中,在6号染色体鉴定到21个单株荚数显著关联SV,其单倍型之间单株荚数相差8个;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SV可能通过影响阳离子/质子逆向转运蛋白基因GmPNPod Number)表达进而影响单株荚数。并且发现5号染色体181-kb 区间有137个一因多效SV6种籽粒品质性状显著关联,其中12个位于MFTMOTHER of FT and TFL1)蛋白编码基因GmMQTMultiple Quality Traits)调控区和基因内,该基因在大豆种子优势表达,优势单倍型种子油分含量较非优势单倍型高出近两个百分点;超表达GmMQT显著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种子油分和生育酚含量,同时显著提高转基因大豆毛状根异黄酮含量,而基因CRISPR-Cas9敲除大豆株系的种子异黄酮含量显著降低。另外发现,11号染色体1.04-Mb 区间有363SV与种子黄豆黄素关联,且证实该区间未知功能基因GmSGISeed Glycitin Increasing影响黄豆黄素含量,超表达GmSGI使毛状根黄豆黄素含量显著提高。这些结构变异和基因为大豆重要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资源。

 

 

 

 

 

 

 

 

 





大豆5号染色体GmMQT同时控制籽粒油分、异黄酮和生育酚等6种品质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