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报告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报告周以“承百廿,向未来”为主题,将以人文的精神、科学的精神、开放的精神充分挖掘国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打造一场学术盛宴,为百廿校庆献礼。
国际报告周开幕式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伟主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国际合作处处长、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赵建军致开幕词。生命科学学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程奇教授做首场报告,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创新中心、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Jeremy Dale Murray教授受邀做第二场报告。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近1500人线上线下聆听了报告会。
程奇教授以“地球是钟,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科学问题”为题,介绍了基因工程发展史以及国内外领军人物代表,分享了生物固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工业固氮”和“共生固氮”方面分析了固氮研究对人类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生物固氮的本质和相关酶家族的进化趋势。运用“地球钟”概念,从生物进化角度特别针对自然界某些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酶蛋白的进化顺序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Jeremy Dale Murray教授做了题为“NLPs, at the crossroads of nitrate signaling and the hypoxic response”的学术报告,介绍了NLP家族成员NIN和NLP2通过直接结合豆科植物保守的双重硝酸盐响应元件来激活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平衡固氮所必需的氧气微环境。依据系统发育分析指出,dNRE和NLP2进化有助于提高根瘤中豆血红蛋白的表达水平,非共生血红蛋白在植物体内清除氧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合研究团队多年成果,从NLP-血红蛋白模块与缺氧生存的作用角度,解析了生物固氮作为潜在的新型氮肥来源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自2000年起,坚持22年开展学术报告周活动,邀请行业专家、知名学者、行政官员、企业精英、优秀校友等与在校师生分享科学前沿、形势政策和成功经历,现已成为学院科研育人和文化育人的特色品牌。